读大学,有了自己的电脑,家里的旧电脑便闲置了,老妈把它放在了我床头柜的抽屉里。问起它的购买日期,妈说是我11岁的时候,因为当时QQ聊天的时候自我介绍是11岁 ,年代感一下子上来了 。我估摸着是2010年的时候买的,距今12年,俨然一款老古董,而当时却是笔记本电脑刚兴起。
这台很厚很重、带了光驱的笔记本电脑,承载了很多记忆:QQ农场、和小伙伴一起穿越火线……因为我贪玩被老爸砸坏过1,托人修好继续玩,当然略微收手……
这次打开,是想验证十年前的老式笔记本还是可以上Linux,看看能否整一台Linux的物理机玩玩。为此,特地花了半天拆开清灰(陈年老灰确实不太好清理呀),更换了散热硅脂。然后发现型号不认识的CPU和独立显卡(太老了+认识有限),两条小内存条和320G的机械硬盘。看到机械硬盘时我的心拔凉拔凉的……
装系统前非常明智地打开了原来的XP系统,悠扬的开机声和仿宋斜体的「欢迎使用」、暴风中的跑车桌面背景,让我愣了一会儿。 旧电脑上装着老版的Photoshop,没曾想当时就已经在用了,这技能让我在天津的时候受益不少;还有360安全卫士,中国网民的问题,一半可以通过安装360解决,另一半可以通过卸载360解决,就是它;还有高中时候的课件、手机照片的备份、读书笔记…… 自己没有《少即是多》的作者那样坚决地贯彻「断舍离」,便用移动硬盘通过USB 2.0进行了龟速的备份。
旧电脑装系统的时候,在新电脑上浏览高中时期的照片。初高中我都带着单反,也不记得是否有把照片拷贝给别人。打开第一张照片的反应是,我要不要把照片发给ta们;又翻了几张,否了这个想法;再看了几张自己的照片(包括自己和别人的合影),灰溜溜地关掉照片,推出移动硬盘。这中间的心理活动如下:
-
第一反应:惊喜,这是开启尘封记忆的一把钥匙。
-
否决第一反应:每个人都已有自己的生活,很多人现在已没有联系方式,也不记得姓名。另外,不一定每个人都喜欢回忆过去、回忆高中,或者现在没有准备好。我强行将其带入这样的语境,是一种无形的暴力。
-
不再翻看照片:我自己没有准备好回忆过去。
对比高中时期的自己,妈和小王说现在更帅气些😉,而我则觉得心境上更轻松通透。当时自有青春的情愫,回首不应该是遗憾。即便现在的自己再回到高中,可能依然受制于环境,当时的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
最后,旧电脑没有安好Linux,和着上面的心情,不忍折腾旧事物。在现在的电脑固态硬盘上划出100G,做了Win+Linux双系统,折腾新鲜事物我在行。
-
合得太用力震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