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恶俗: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

吴诗涛 2020-08-20 [读后感]

[1](美)保罗·福塞尔著;何纵译.恶俗 或现代文明的种种愚蠢[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推荐序

一个古老的国家几乎与一个新兴的国家一样,在激烈的变革之后都失去了传统,在没有传统规范可循的时代里,一切人类天性中未经磨炼的欲望便会沿着粗俗突兀的路径生长。其结果,必然是随处可见的恶俗事物。

按照福赛尔的定义,恶俗就是将本来糟糕的东西装扮成优雅、精致、富于品位、有价值和符合时尚。一件本来拙劣的事物,并不会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因为在人类的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并不多见,人类已经习惯于艰辛的生存条件和缺乏善意的环境了。但是恶俗,却会持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它过于造作、矫饰、突兀、不知羞耻和妄自尊大,它背叛所有人类历史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直觉。

理论上讲,商业时代并不必然带来种种仅以金钱为驱动力的单一恶俗场景。这一场景的出现有更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原因。自尊、风范、敏锐、智慧这些人类固有的品质,必须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环境里才能呈现出来。

第一篇 何为恶俗?

对糟糕与恶俗之分保持警觉,是活在当下的一大乐趣。

如果一个环境中充斥着你认为糟糕的人和事,应对这种环境必不可少的一个办法就是找到证明那些东西的确糟糕的新途径。(Lucky Jim

第二篇 恶俗的日常事物

敏锐的读者应该能从以上论调推断出美国人无比恶俗的趋向——他们会花钱买尊重,而不是靠自己的行为赢得尊重。

如果菜单很大、很沉、带有人造革面和流苏装饰,你就要小心被骗了。真正让人感觉良好的餐馆,酒单会提前摆到桌子上,餐具和酒杯也一样。恶俗餐馆就不是这样,这些东西要等待酒生——餐馆中毫无存在必要的恶俗雇员,到最后才炫耀般地拿给你。

这类菜单想当然地以为顾客都是十足的白痴,因为恶俗是不可能在知识或勇气面前趾高气扬的。

在真正顶尖的恶俗场所,视觉表现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当我们看着那些毫不友善的人努力装出友善的样子,他们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就会轻易地暴露在们面前。(Psychologist’s wonderland)

海拔越高的餐馆,越有可能是恶俗的餐馆。(“布莱恩•米勒准则”)

“展示”一词道出了真正收藏可收藏品的人的些许悲哀。收藏者展示自己的收藏品,意在博得他人的赞许乃至尊敬,而这也正是收藏者的恶俗所在。收藏者心中总有一个假想的观众,乞求那名观众的认同,正是所有这些恶俗交易的潜台词。

常常有人声称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根本就不是这样。这是一个注重名声的时代,或者不正确信息爆炸的时代。

斯威夫特坚持认为,一名公共演讲者应该以“简练为目标,不如此,任何人类创造都无法达到绝妙的完美”。

如果一个承包人为一个人建了一所房子,房子建得不够结实,坍塌并导致房屋主人死亡,该承包人就应该被处死。如果房屋坍塌导致屋主儿子死亡,该承包人的儿子就应该被处死。(Code of Hammurabi

宽敞与舒适的确有利于文明人交流而不是沉默或喧嚣。

第三篇 恶俗的大众传媒

要识破一个骗局,你就必须在被吹捧为宏伟的表象与其寻常的实质之间保持一大段距离。

就目前情形而言,一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事实是人们被自己的读物同化了。长期阅读垃圾的人,除了成为庸人之外,别无所求。

恶俗图书也有类似的情形,在矫揉造作的序言和致谢中,作者会感谢整整一个兵团的恩人,他们的名字越显赫越好,感觉就像作者在推卸责任。

如果你的主要工作是大量销售没有价值也毫无必要的商品,谎言和平庸就会掌控你的生活。一旦受到利益的驱使,谎言的魅力就会变得很强大。

娱乐业离不开虚幻、夸张和欺骗,所以与娱乐业有关的一切都是恶俗的。

第四篇 恶俗的精神生活

回顾人类欺骗自我、渴望奇迹的全部历史,辛普森总结道:“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会发明、最会欺骗,也最容易上当受骗的一种动物。”

去掉酒精饮料中的酒精,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在喝酒,但其实又不含酒精。其结果,是发明了极其美国、极其恶俗的轻度酒。一个人要么喝酒,要么不喝,但绝不应该将沉迷于酒精的乐趣与自以为克制(戒酒)的乐趣混为一谈。

美国社会普遍的不安全感导致人们害怕简洁、不做作的说话方式和写作方式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自己的身份,让人看出自己是一个等级低下、品味不高的头脑简单的人。

衡量一所名副其实的大学的标准,与衡量一个好餐馆的标准一样,就是不做广告。

第五篇 一种想法

恶俗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前面,任何力量都休想一下子让它慢下来。唯一的办法还是嘲笑恶俗。如果连这个也不做的话,那你就只能哭了。

我如果对这个地方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热爱,那它表面上的这些瑕疵就不会如此有力地击中我。(Sketches from a Life

出版后记

这本书所讨论的,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而是人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当然,这也许才是真正重要的。对人类生活的观察、研究和思考所产生的著作,几千年来早已汗牛充栋了,本书不过是大海中一粒小小的水滴。作为出版者,我们只希望带给大家一些非主流的声音,和一个严肃的思考者对人类生活的思考。

作者认为,这是一个恶俗大爆炸的时代。如果按作者对恶俗的定义,在今天的中国,我们看到的恶俗丝毫不少于作者笔下的美国。

在以经济发展为纲、主流价值观趋向实用功利的这个国家,人们对体面生活、社会地位和成功的追求,或许已经使我们太过疲惫了,在疲于奔命的工作之余,就很容易选择相对轻松的感官娱乐方式,比如吃、玩、娱乐节目、八卦新闻等等;并学习相对实用的技能,比如成功学;我们不想费神去思考严肃的东西,更不懂得应该警惕网络、电视等媒体给我们灌输的价值观。并且,在经济相对富裕以后,我们已经迫不及待地需要通过外在的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品味了。于是,伴随着对浮华的表面事物的追求,对表象而非内在的重视,服装、化妆品等装饰性行业和娱乐业都兴旺发达起来,包装成为许多行业的制胜法宝,伪饰、做作、炫耀、浅薄大行其道。于是,许多事物的表象与实质渐行渐远,也就为恶俗创造了土壤。你看看那些标榜“豪华”、“奢侈”的房产广告,装饰堂皇、菜肴却极其一般甚至偷工减料的高档餐馆,或煽情或励志的电视综艺节目……哪一样不恶俗?

也许有人会觉得作者的措辞太过尖锐刺耳,但尖锐刺耳不等于没有真知,包容不意味着就要接受恶俗和愚蠢。并且,对善于伪装的恶俗而言,也许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淋漓尽致地揭露其虚伪做作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