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反脆弱》

吴诗涛 2022-02-12 [读后感]

Taleb N N, 2020. 反脆弱: 从不确定性中获益[M].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言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这总结了我对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明确态度。

由于有了反脆弱性,我们做的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我宁愿做愚钝但具有反脆弱性的人,也不做极其聪明但脆弱的人。

这是现代化的悲剧,正如极为焦虑、过度保护子女的父母。那些试图帮助我们的人往往会对我们造成最大的伤害。如果说一切自上而下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脆弱,并且阻碍反脆弱性和成长,那么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发现(或创新,或技术进步)的过程本身就取决于能增进反脆弱性的自由探索和积极的冒险,而非正规的教育。

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制造者和最大的危机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担后果的人。

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多的非冒险者,也就是施加重大控制力而个人却不承担风险的人。他们忘记了一条最主要的道德法则:你不应该为了获得反脆弱性,而牺牲别人的脆弱。

历史其实大部分源于“黑天鹅”事件,但我们关心的却是如何微调我们对普通事件的了解,因此我们不断地开发模型、理论或表述方式,可是,这些东西不可能跟踪“黑天鹅”事件,或者衡量这些冲击的发生概率。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我们发展到今天,并非得益于复原力这样局限性的概念,更非得益于政策制定者,而是得益于一些甘愿冒险、甘愿承担失误后果的人,他们是值得社会去鼓励、保护和尊重的人。

与波动性相关的职业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学者、报道作家与评论员,他们研究未来事件,并撰写书籍和论文;第二类是实践者,他们不研究未来事件,但是会尝试了解事物对波动性的反应(但实践者往往忙于实践,无暇著书立说或演讲授课,也不关心方程式、理论或者学术委员会颁发的荣誉会员称号)。这两类人之间的差异非常集中: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了解某个事物是否会被波动性所伤害(即是否脆弱)要比预测有害事件的发生(比如会发生超大规模的“黑天鹅”事件)更容易,也更简单。但是,只有实践者(或者做事情的人)才能自然地领会这一点。

广义的混乱家庭(或群体):(1)不确定性,(2)变化性,(3)不完美、不完全的知识,(4)机会,(5)混沌,(6)波动,(7)混乱,(8)熵,(9)时间,(10)未知性,(11)随机性,(12)动荡,(13)压力,(14)错误,(15)分散的结果,(16)无知。不确定性、混乱和未知性是完全等价的:反脆弱性系统(在某种程度上)从上述所有事物中获益,而脆弱的系统则会从中受损,即使一些哲学家会告诉你说:“它们显然不是一回事。”这些哲学家虽然身处不同大学的不同教学楼,但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性,即他们一生中从未承受过真正的风险,或者更糟糕的说法是,他们从未真正生活过。

一个人的个人经验是其观点的真实性和真诚性的背书。经验是不会受过滤式选择的影响的,而研究工作却会受影响,尤其是所谓的“观察性”研究,因为存在大量的数据,研究者在观察过去的模型会陷入叙述谬误的陷阱。

如果你看到欺诈而不揭露欺诈,那么你就是同谋。对傲慢者友好无异于对友好者傲慢,对任何邪恶行为宽容无异于纵容这种行为。

妥协就是纵容。现代格言中我唯一遵循的就是乔治·桑塔耶拿所说的:人只有在以不折不扣的诚意评判世界、评判他人的时候……才能获得切切实实的自由……这不只是一个目的,而是一项义务。

金钱和交易净化了关系;而“认可”和“信用”等概念和抽象的事物则围绕着学者们,导致形成一种没完没了的竞争氛围。

作为为数不多的基督教成员,我可以保证,商务——特别是小商业——是通向宽容的门,也是唯一的一扇门,在我看来,它是通往任何形式的宽容的门。它胜过理性化举措和讲座,就像任何具有反脆弱性的自由探索,错误很小而且会被迅速遗忘。

<img src=‘https://s2.loli.net/2022/01/27/1dkm94AXFJK3DL6.png’,style=“zoom:80%”/>

第一卷 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 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达摩克利斯之剑代表了权力和成功带来的副作用:只要你想攫取重权就不得不面临这种持续的危险——必定有人会积极致力于推翻你的统治。就像悬在达摩克利斯头上的剑一样,这种危险将是无声的、无情的、突如其来的。它会在长时间的平静后突然降临,也许是在人们习惯于甚至忘记它的存在时出其不意地降临。当你拥有更多的东西以致失败的成本更高时,“黑天鹅”事件便会与你不期而遇。这或许是成功(成长)的成本,或许是对你过分辉煌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惩罚。

复杂精密的机制,特别是某些类型的精密机制,也会带来脆弱性,从而使社会受到“黑天鹅”事件的伤害。由于社会往往会从复杂性中受益,逐渐积累起越来越“尖端”的精密机制,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但恰恰是这样,社会也变得更加脆弱和更易崩溃。

定时摄入过量食物对你有害,剥夺了人类的饥饿压力源,从而可能阻止人类的肌体充分发挥其潜力;而毒物兴奋效应所做的就是重新建立人类饥饱的自然剂量。换句话说,毒物兴奋效应才是常态,缺乏毒物兴奋效应则对我们有害。

这种无法跨领域理解的情况是人类固有的缺陷,只有当我们努力克服和突破这一障碍时,我们才能开始获得智慧和理性。

第2章 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事实上,整个社会都会堕落。想想看,当我在写这些文字时,我们正生活在债务危机中。整个世界空前富裕,也承受着空前沉重的债务,靠举债生活。历史记录表明,对社会来说,我们越富有,就越难量入为出。富足比贫困更难对付。

每个人都应该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让观众必须努力才能听清,这有助于他们切换到积极的思维模式下。

让我们回到创新的驱动力上:从挫折中产生的强于常人的动力和意志力也是额外的能力,与储备的额外食物无异。

什么是“健康”?是身体状况根据过去的特定环境进行调节,还是进一步针对预期的高压或更高强度的环境进行调节?许多人会选择第一种适应能力,而忽略反脆弱性的概念。

信息是具有反脆弱性的,湮灭信息的努力比宣传信息的努力更能增强信息的力量。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许多人越是为自己辩解,越会越描越黑。

一本书遭到了批评,实际上说明它引起了真实的、毫不虚假的关注,表明它不是一本无聊的书,要知道,无聊是一本书最致命的缺陷。

声誉受损的影响力在互联网时代是不可控制的,有些工作和职业很容易受声誉受损的影响,那么这些工作就不值得做。你不会想“控制”你的名声吧,你无法通过控制信息流实现这一点。相反的,你要努力改变你的风险敞口,比如让自己置身于一个不因声誉受损而被影响的位置,甚至置身于一个能从信息的反脆弱性中受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作家是反脆弱性的,但我们在下文中将看到,大多数现代职业通常并非如此。

教你一个简单的直接启发法(如其定义所说,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启发法)来检测一个人声誉的独立性和强韧性。除了少数例外,我们看到,那些不修边幅的人往往是在声誉上具有强韧性,甚至反脆弱性的;而那些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甚至在海滩上也得衣冠楚楚的人则极易受到有关他们的信息的影响。

事实上,只有当你不在乎你在经济圈内的名声时,你才最有可能赢得良好的声誉。正是因为诱惑,人们才会将最多的钱借给最不需要的人。

给我们带来最大利益的并不是那些曾试图帮助我们(比如提供“建议”)的人,而是那些曾努力伤害我们但最终未能如愿的人。

第3章 猫与洗衣机

衰老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对舒适生活的误解,是一种文明病:一心想越活越长寿,可是不知为什么却越来越多病。在自然的环境下,人们会死,但是不会衰老,或者衰老的时间很短。比如,现代人的血压指标一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恶化,但是在狩猎采集者的身上都看不到这个现象,除了他们终老前的一小段时间。

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因”的概念总是非常模糊的:要么几乎不可能确认,要么无法真正界定。

你的身体之所以能够获知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非源自你的逻辑机制、智慧、推理能力或计算能力,而是源自压力,并通过你的荷尔蒙或者我们尚未发现的其他信息传导机制向你传递的。

反脆弱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压力源的刺激频率非常重要:人类在急性刺激下会比在慢性刺激下表现得更出色,尤其是在急性刺激后给予较长的恢复期,这将使得这些压力源成为信息的传导渠道。

当然,在严重的病理情况下,你确实需要服药,但我的情绪、悲伤,突如其来的焦虑,实际上是智慧的第二来源——甚至是第一来源。

还有另外一种危险:除了伤害孩子,我们还会危害社会和我们的未来。旨在减少儿童生命中的变化和波动的举措却也会降低我们这个所谓的“伟大的全球化社会”中的多元性和差异性。

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人,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某种项目。在与他们交谈之后的几个小时内,你都会感觉很不舒服;生活开始变得像寡淡无味的食物。

第4章 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反脆弱性。或者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这一点千万不能小觑,因为这正是生命进化背后的逻辑。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创业家和个体科研人员。

我们的线性思维不喜欢细微差别,而更倾向于将信息简化为“有害”或“有用”。

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

如果说每一次飞机失事都降低了下一次事故的发生概率,那么每一家银行的崩溃却会提高下一家银行崩溃的概率。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经济系统,我们必须消除第二种类型的错误,即容易蔓延或传染的错误。

我对失败者的特征描述就是,失败者往往在犯错后不内省、不探究,觉得难堪,听不得批评,试图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用新的信息丰富自己,并开始新的历程。这些人往往视自己为“受害者”,受制于某个大阴谋、糟糕的老板或恶劣的天气。

现在,正如我们看到的,政府正通过救市措施破坏这一模型。政府通常会扶植一切规模大到不得不救助的企业,以避免危机蔓延至其他公司。这恰恰与健康的冒险行为相左,后者是将脆弱性从集体转移至不适合生存的公司。人们很难认识到,真正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没有一家公司的倒闭会连累其他公司,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正是为了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健。

为了促进进步,现代社会应该像纪念牺牲的士兵一样对待破产的创业家,也许不用给予那么多的荣誉,但应该基于完全相同的逻辑给予他们认可(创业者们仍然活着,但却被贴上了道德败坏、欺世盗名的标签,尤其是如果他生活在日本,这种情况更甚)。这个世上不存在“失败的战士”的概念,无论他是牺牲了还是活着(除非他做出了懦夫的行为),同样的,也不存在失败的创业者或失败的科研人员这种说法。但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成功的胡说八道者、成功的伪哲学家、成功的评论员、成功的顾问、成功的说客,或成功的商学院教授,而他们根本不承担个人风险。(请原谅我这么说。)

第二卷 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 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当你依赖于人的判断时,你就只能任凭厌恶反脆弱性的心理偏见的摆布。

在小规模的、局部的范围内,他的身体和生物反应都会引导他避免对别人造成伤害。但是,在一个规模很大的范围内,“别人”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由于缺乏与相关人员的社会接触,他们更容易被公事公办的思维方式而非自己的情绪所左右,也就是说,只根据数字、电子表格、统计数字,以及更多的理论去做事。

我们人类对所有不具体的东西都嗤之以鼻。我们可能更容易被身边哭闹的婴儿,而非客厅电视播放的外地或外国成千上万濒死的人群所影响。灾难在一些情况下是悲剧,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只不过是一些统计数据。我们的情绪能量让我们无视事件发生的概率,而媒体让事情变得更糟,因为媒体会利用我们对逸闻趣事的痴迷、对耸人听闻事件的渴求来影响我们,并因此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如今,每7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糖尿病,但媒体更愿意报道被飓风掀掉屋顶的灾难受害者。

现在的问题是,官僚机构的建立使得公务员都在抽象的理论基础上作决定,同时却误以为他们是在以合理的、负责任的方式行事。

从火鸡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有害性错误的根源:将证明有(危害)的证据较匮乏视为有证据证明不存在危害。我们将会看到,这种错误在知识界极为普遍,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根深蒂固。

帝国的运作方式(主管某些事务)与半独立的区域自治(可以处理自己的事务)的结合,要比强行推行统一主权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更具稳定性。

当我们观察极端斯坦的风险时,我们并未看到什么证据(证据往往来得太迟了),但我们要看的是潜在的危害:这个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那么容易遭受重创,从来没有。我知道,我很难向天真的数据驱动型人们解释,风险存在于未来,而不是过去。

第6章 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稳定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挫折的磨炼,企业在长期的稳定繁荣中变得非常脆弱,隐藏的脆弱性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暗暗积聚,因此,将危机延后并非良策。同样的,市场缺乏波动性会导致隐性风险肆意增长。市场越是长时间地规避了动荡,当危机真正来临时,损失就越惨重。

生活秘籍之一:没有波动,就没有稳定。

现代化是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有利有弊——它是对人性的一种削弱,目的是为了增强效率和效用。

我们不再相信上帝或大小神明能够管理未来事件,却代之以一种更具宗教激进主义色彩的信念:无条件地相信科学预测,不管在什么领域;我们热衷于将未来浓缩于数字的运算之中,不论其可靠还是不可靠。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将宗教信仰转化为对任何伪装成科学的理论或结论的轻信。

第7章 天真的干预

伤害来源于否认反脆弱性——我们总有这样的错觉,即认为人类总是有必要做些什么才能让万物正常运转。

在任何遭受了天真的干预,或者只是一般干预的地方,都会产生医源性损伤。

请记住,攻击反脆弱性系统就会导致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img src=‘https://s2.loli.net/2022/02/01/n7I9Rx2DHb84sMG.png’,style=“zoom:65%”/>

拥有理论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旨在消除经济周期的努力,是所有脆弱性的根源。正如森林里的小火灾会燃烧掉森林中的可燃材料一样,经济中的小伤害也会尽早地淘汰弱势企业,让它们“尽早失败”(从头再来),并尽量减少对系统的长期损害。

我们需要避免对系统的自然反脆弱性,即对它们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视而不见,并克制自己拒绝给它们自然发展的机会的冲动,以免伤害到它们,让它们更为脆弱。

事实上,在“黑天鹅”的世界中,真正的英雄是防止灾难发生的人,但是,当然,因为灾难没有发生,他的义举也无人认可,更别提拿到奖金了。

很少有人知道,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

由于拖延源于我们的自然意志,传递了我们自身动力不足的信息,因此解决方案就是换个环境或者换份工作,让自己不要那么纠结或者压抑。很少有人可以领会这样的逻辑,人们应该过一种视拖延为有益工具的、基于自然风险进行决策的生活。

在商业和经济决策中,对数据的依赖导致了严重的副作用。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数据空前丰富,你在数据中陷得越深,错误数据的比例就越高。

由于领域的依赖性,我们总是忘记对照现实世界来查看我们心中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脆弱的世界,同时却认为它越来越容易理解了。

第8章 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向一个人提供随机性的数据预测会增加其承担的风险,即使他知道这些预测是随机性的、完全不准确的。

第三卷 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 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无所事事的人总是无法驾驭内心的不满和好奇,从而成为它们的奴隶。

基于口头警告的系统,将主要由不承担风险却信口雌黄的人所主宰。这些人不会给予你和你的想法任何尊重,除非你拿了他们的钱。

依赖于外部的认可有损健康。人们在给予认可时是残忍和不公平的,所以最好跳出这种游戏。在别人的态度面前保持强韧性。

一个人所受的尊重是与他为了自己的理念而承担的风险(换言之,就是他面对了多少不利结果)成正比的。

第10章 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决策过程中所用到的智慧比书面知识重要得多——不仅仅在实践层面,也在哲学层面。

塞内加在遭遇不幸事件后,其作品中也反复出现一个关键短语:一无所失。斯多葛主义让你渴望灾难的挑战,而且斯多葛学派看不起奢华,塞内加曾这样描写过一个过着奢华生活的家伙:“事实上,他负债累累,无论他欠的是另一个人的债,还是命运的债。”

塞内加认识到,财富会让我们担心不利因素,因此,依赖于它会让我们自己背上沉重的负担。更糟糕的是,依赖于具体情况(或者说具体情况带来的情绪),会让我们成为身外之物的奴隶。

知性的生活关乎如何进行情绪定位,以消除伤害的刺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方法就是淡化你所拥有的东西在你心中的地位,这样任何损失都不会给你带来伤痛。世界的波动性也不能给你带来负面影响。

斯多葛主义的主旨就是情绪的驯化,而不一定是情绪的消除。它不是要把人类变成植物,而是将他们对情绪的关注转移到对产生情绪的核心根源的关注上,同时保持对情感的掌控力。

如果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损失,那么你对波动源就具有反脆弱性(反之亦然)。

第11章 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迈向反脆弱性的第一步就是减少不利因素,而不是增加有利因素;也就是说,通过降低自己暴露于负面“黑天鹅”事件的概率,让反脆弱性顺其自然地发挥作用。

如果某个事物是脆弱性的,那么它破碎的风险会导致你做的任何旨在改善它或提高其“效率”的工作都变得无关紧要,除非你先降低其破碎的风险。

杠铃策略弥补了罕见事件的风险不可计量且易受错误估计影响的问题,也就是说,金融杠铃策略的最大损失是已知的。

要让有利因素大于不利因素,只需要减少极端不利因素的侵害(情绪伤害),而不是改善中间因素。

做好最坏的打算,最好的情况总能水到渠成。

社会政策往往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而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因为这样会阻碍进化,造成各种经济问题,最终还会给穷人带来最大的伤害。

确保发生不可接受情况(即毁灭或灾难)的概率为零。

第四卷 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我们有一个小小的警告: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中,漫游者的机会主义都是很管用的——但这不包括私人生活和涉及其他人的事务。在人际关系中,与机会主义相反的是忠诚,一种高尚的情操——但这需要人们在正确的地方进行足够的投资,也就是长期致力于维护人际关系和道义。

从根本来说,选择权能让你具备反脆弱性,它帮助你从不确定性的积极面中受益,同时也不会因其消极面而经受严重的伤害。

与工业革命中的英国一样,美国的资产很简单,就是在冒险和运用可选择性方面,这是一种卓越的能力,即参与到合理的试错活动中,失败了也不觉得耻辱,而是重新来过,再次失败,再次重来。而现代日本则恰好相反,失败给人带来耻辱,导致人们想方设法地隐藏风险,不管是金融风险还是核电风险;创造很小的收益,却要坐在火药桶上,这种态度与他们尊敬失败英雄的传统,以及虽败犹荣的观念,形成了奇怪的对比。

也许我们最大的资产就是我们最不信任的东西:某些风险承受系统的内置反脆弱性。

第12章 泰勒斯的甜葡萄

智力有时会让你低估反脆弱性,忽略可选择性的力量。

当我们有一定的优势时,我们并不需要完全了解某一事物。

泰勒斯自己赚钱资助自己的哲学研究,成为了自己的赞助者,这也许是我们可以达到的最高境界:同时实现财务独立和拥有知识生产力。

选择权喜欢分散的结果,而不太关心平均值。

目前,没有人敢说出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社会增长可能不会像亚洲模式那样,来自于平均水平的提高,而是来自于“尾部”人数的增加,也就是少量或极少量的冒险者,他们疯狂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拥有被称为想象力的罕见能力与被称为勇气的罕见品质,同时他们也是实干派。

大自然懂得善于可选择性,它展示了如何以可选择性替代智慧。

选择权=不对称性+理性

在试错过程中,其理性之处就在于不拒绝显著优于从前拥有的某种东西。

承担风险不是赌博,可选择性也不是买彩票。

选择权可以替换知识。

我们以为靠我们的技能成就的许多东西其实大多来自选择权,而且是被妥善运用的选择权,很像泰勒斯的案例,也很像自然选择的情况,而不能归功于我们自认为掌握的知识。

第13章 教鸟儿如何飞行

把某样东西推上市场,需要与众多事情抗争。唱反调的人、管理人员、徒有虚名的人、形式主义者、无数琐碎的细节,这些就足以将你淹没,更何况在这些情况下你自己往往也会泄气。换句话说,你得识别你是否掌握了选择权(我们再次犯了无视选择权的毛病)。这时,你所需要的就是有足够的智慧认识到你手上掌握的是什么。

轮子的故事也说明了本章的一个主旨:政府和大学在推动创新和发现方面的贡献非常少,原因除了令他们盲目的理性主义外,他们还总喜欢寻找复杂的、耸人听闻的、有新闻价值的、有故事性的、科学主义的和宏伟的东西,却很少关注旅行箱的轮子。我意识到,简单很难给人戴上桂冠。

我们看到了轮子的发明及其应用之间的时差,医学研究人员往往称这种滞后为**“转换时滞”**,即正式发现和首次应用之间的时间差,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过度关注噪声以及学术兴趣导致的,孔托普洛斯–约安尼季斯和她的同行们已经发现,现在,这种时间差正在拉长。

我不认为抗拒这些发现的应用是明智的;或者用某种难以言传的智慧和风险管理态度来诠释这种抗拒,这显然是错误的。它解释了为什么长期以来专业人员都缺乏英雄主义,而显得分外懦弱:很少有人愿意为了改变而危及自己的工作和声誉。

天真理性主义的错误导致我们高估了第二类知识,即学术知识在人类事务中的作用和必要性,同时也低估了无法成文的、更复杂、更直觉式的或更依赖于经验的那类知识。

意第绪曾说过:“学生很聪明,受称赞的却是老师。”这些有关贡献的错觉大多来自于证实谬误:历史属于那些会写历史的人(不论是赢家或输家),这一事实已然可悲,但更糟糕的是,写这些文字的人虽会提供证实事实(也就是行得通的事情),却没有呈现一个完整的画面告诉我们哪些事实行得通、哪些事实行不通,由此让我们形成了第二种偏见。比如,定向研究会告诉你哪些项目依靠资金资助成功了(如艾滋病治疗药物或一些现代药物的研制),但不会告诉你哪些项目不成功,所以你会形成基金资助项目比随机项目更有成效的印象。

贪婪总是以惊人的规律性反复被人视为新的与能够治愈的东西。消灭贪欲不过是一个类似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的方法;我们很难改变人类,所以应该建立一个抗贪婪的系统,但却没有人想到这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通过观察事件的先后顺序,看看某件事是否总是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我们往往就可以从文化话语和意识中挖掘出副现象。这是由已故的克莱夫·格兰杰改良的一种方法。

第14章 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如果一个人相信大学知识能产生经济财富,那么这确实是一个合理的投资。但是,这一信念更多地来自迷信,而非经验主义。

精明源于需要,成功则来自困难。

贫困带给人经验。

严谨的实证调查显示——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兰特·普里切特,以及后来的一位世界银行的经济学家——没有证据表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就能够提高国家的收入水平。但我们知道,反过来说这句话倒是真的,即财富的积累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这不是一种错觉。

教育可以为我们的职业生涯带来有用的文凭,但这种效果在国家层面上将被冲淡。教育可以稳定家庭各代人的收入。一个商人赚了钱,那么他的孩子可以上巴黎大学,成为医生和法官。家庭之所以能维持财富,是因为文凭帮助家庭成员在祖辈的财富耗尽后还能长久地处于中产阶层。但是,这些影响对国家并不起作用。

我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这个讨论中怀疑的是商品化的、预先包装与粉饰过的知识,也就是在公开市场上能买到的并用于自我推销的东西。此外,我想提醒读者,学问和有组织的教育不是一回事儿。

少即是多:一方面,研究得越多,就越容易忽略基础但根本的事情;另一方面,行动能将事情剥丝抽茧,直至剩下尽可能简单的模型。

鲁宾斯坦拒绝声称他的有关理论问题的知识可以——由他——转化为任何直接实用的东西。对他来说,经济学就像寓言,寓言作家需要激发人们思考,或许间接启发了实践,但肯定不能指导或决定实践。理论应该与实践保持独立,反之亦然——我们不应该把经济学家从校园里请出来,放在决策者的位置上。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不应该为政策建言。

有时,即使经济理论很有意义,其应用也并不能用某种模型、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推行,所以我们需要有机的自我驱动式试错法来让我们实现对经济理论的应用。

第15章 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我们并不是把理论付诸实践。我们是在实践中创造出理论。

理论其实是解决问题后的产物,但不能反过来说。

我们从一位睿智的观察家李约瑟的作品中就能看出,中国可能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故事,李约瑟揭穿了不少西方观点的谬误,而看到了中国科学的力量。尼达姆的传记作家西蒙·温彻斯特曾引用了汉学家伊懋可对这一问题的描述,原因在于中国没有拥有,或者说不再拥有他所说的“欧洲人自由探索、改良改进的狂热”。因此,虽然中国人拥有发明纺纱机的所有技术,却“没有人去尝试”——这是知识阻碍了可选择性的另一个经典例子。中国可能需要一个像史蒂夫·乔布斯那样缺乏大学教育但却积极进取的人,利用天时、地利完成时代的使命。

知识的形成,甚至连理论的形成,也得需要一些时间,需要你忍受枯燥的学习,并牺牲做其他轻松工作带来的自由。只有这样,你才能摆脱类似新闻工作的压力,那种文章发表后就等待它过时消亡的现代学术风气。要知道,那只会生产肤浅的知识,就像在纽约市唐人街上买的冒牌手表,你明知道它是假的,但看起来却像真的。19~20世纪,技术知识和创新有两大主要来源:业余爱好者和英国教区的牧师,这两种人都处于杠铃策略之中。

事实上,在20世纪之前,学者们大多是教师,并非研究人员。

赢者回报惊人,没有上限,而正确的方法需要某种形式的“广种薄收”。也就是说,正确的策略是采用“一除以n”或者“1/n”模式,将资金尽可能多地分散在许多尝试中:如果你面对n个选择,那么对所有选择进行等量投资,也就是在每个试验上进行少量金额的投资,但投资的项目有很多,比你愿意投资的项目还要多。

在复杂领域,知识或所谓的“知识”阻碍了研究的发展。

人类和动物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协作、参与经营、提出意见、相互配合的能力。合作能带来爆炸性的利益,即数学上所说的超叠加功能:一加一超过二,一加一加一远远超过三。

由于你无法预测合作,也不能指导合作,你就无法看到世界的发展方向。你所能做的就是创造一种有利于合作的环境,为繁荣奠定基础。而且,你不能进行集权化创新,俄罗斯已经进行过了相关试验。

将缺乏证明某事的证据错当成证明某事不存在的证据,这一简单的观点意味着:对反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好消息从过去的数据中是找不到的,而对于脆弱性的事物而言,坏消息倒是很罕见。

根据本章到目前为止所说的来总结一些规则。

  1. 寻找可选择性;事实上,根据可选择性对你要从事的业务进行排名;

  2. 最好选择有开放式的而非封闭式回报的业务;

  3. 切勿以商业计划为投资对象,而是以人为投资对象,寻找一个在其职业生涯中能够换6种或7种,甚至更多种工作的人——这是风险投资家马克·安德森运用的方法;以人为投资对象,有助于我们对商业计划书之类的文字叙述产生免疫力。这样做才可以确保提高你的强韧性;

  4. 不管你的业务是什么,请确保你选择了杠铃策略。

写历史的人是那些想要你认为推理可以垄断或近乎垄断知识生产过程的人。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正式的学者并不比那些所谓的江湖郎中更高明,他们只是将他们的欺骗行为掩藏在看似更有说服力的理性之下。他们只是有组织的骗子。我希望能够改变这种局面。

第16章 混乱中的秩序

课堂上学习的东西只能留在课堂上。更糟糕的是,课堂学习甚至能带来可觉察的危害,一种从未有人讨论过的医源性损伤:劳拉·马尔格隆给我看过她的博士生吉特·乌尔姆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表明儿童的计算能力在学了算术之后立即下降。

其实我相信的是,一个人只要有一个私人图书馆,并花费时间漫无目的地(但理智地)遨游在我们随机学到的知识中,那他不上学也可以成为一个智者,而不会成为书呆子。只要我们的生活遵循正常的秩序,我们就需要一些随机性、混乱性、冒险性、不确定性、自我发现、非致命的挫折等来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这总好过整日离不开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和闹钟的、自以为是的、结构化的、虚伪的、低效的首席执行官的生活。这些人连休息的时间也要仔细算好,分秒必争,就好像他们的生活永远夹杂在各种约会中。现代化的使命,看起来是压榨出生活中的每一滴可变性和随机性(正如我们在第5章中所看到的),但结果却具有讽刺意味,因为这只不过徒增了世界的不可预测性,就好像机会女神不管如何都会掌握最后的话语权一样。

只有自学者是自由的。而且,不只是在学习的问题上——那些摈弃按部就班生活的人,也摈弃了观光客般的生活方式。按计划生活就像把随机性放入一个盒子——在超市6号走道金枪鱼罐头旁边的那种盒子——这是一种异化的生活。

一个自学成才的人不同于用填鸭式方法教出来的人,后者以黎巴嫩方言来说就是“填鸭”,他们的知识仅限于课堂教材。我意识到,这两类人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他们在官方的本科课程学习上的差异,每个人都知道这种差异即使很小,也会被分数放大,他们之间的真实差异实际上存在于课堂之外。

你可以厌倦读一本特定的书,但不要厌倦阅读的行为。这样,你所阅读并消化的知识才能快速增长。随后,你就会毫不费力地发现,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像理智但无设定方向的试错研究所能带来的。这与选择权相同,失败了也不要停滞不前,必要时向其他方向摸索,跟随那种广阔的自由感和机会主义的引领,试错就是一种自由。

避免无趣是唯一值得推荐的模式,否则生活也太不值得过了。

迄今,我仍然本能地认为,宝贵的知识,也就是你从事某一职业所需了解的知识,一定不在数据库中,所以要尽可能地远离中心。我在学校被灌输的东西,我已经忘光了;而我自己决定读的东西,我仍然记得很牢。追随自己的爱好来选择阅读的重要意义,莫过于此。

第17章 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事实上,在生活中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将不可叙述的事物误认为是愚蠢的东西——这是尼采最终得出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错误酷似火鸡问题,将我们没有看见的东西疑为不存在,这与将缺乏证明某事的证据错当成证明某事不存在的证据如出一辙。

空闲时间是富有成效的见解带来的结果。

胖子托尼在生活中的力量来自于他从来不会让别人来构建问题的框架。他跟尼罗说过,问题的答案永远是根植于问题之中的;千万不要直接回答一个对你来说毫无意义的问题。

回报,即你发生了什么(从中获益或受害)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事件本身。

骗局永远是脆弱的。哪一个骗局在历史上能够永远持续下去?时间和历史终将揭穿脆弱性的真面目,对此我很有信心。教育是一个持续膨胀而不受外部压力约束的机构,终有一天它会崩溃。

第五卷 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 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尽管我们在商学院都学过“规模经济”的概念,但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规模却会让你受伤害;在艰难的情况下,规模大并非好事。

但是战争——以及20多倍的成本计算错误——仅仅说明美国政府低估了爆炸性非线性(凸性效应)的作用,以及为什么政府不配拥有任何财政大权或重大决策权。事实上,政府根本不需要战争就能将我们拖入赤字困境:低估项目成本是造成当代98%的项目超支的痼疾。政府总是在完成项目后告诉我们开支超过了预算。于是,我针对政府制订了一条黄金法则:不准借钱,强制实现财政平衡。

请注意,全球化促进了集中化趋势的蔓延,就好像整个世界成了一个只有狭窄出口的巨大房间,所有人都争相涌向同一个出口,导致伤害加剧。

第19章 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非线性更容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没有人对极端事件感兴趣,因为他们普遍对其有抵触心理。

搞清楚我们的错误计算或错误预测总的说来是否弊大于利,以及伤害加剧会导致什么后果。

第六卷 否定法

几乎我们身边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事实上,越强大的事物,越是难以用语言进行描述。

实际上,人们是通过负向方法寻求成功的,这也是进化过程的选择:下棋高手通常通过不输棋而取胜;人们通过避免破产而致富(尤其是当别人破产时);宗教大多制定了许多禁忌;生活的经验主要是关于我们应该避开什么事。由于采取了一小部分措施,你便能够降低个人发生意外的大部分风险。

我们知道错误的事情远多于知道正确的事情,或者就脆弱/强韧的分类来说,负向知识(什么是错的,什么不起作用)在错误面前比正向知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起作用)更强韧。鉴于我们今天所知的知识可能被证实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今天认识到是错误的知识则不可能变得正确,至少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通过减法获得的知识远远比通过加法获得的知识多。

第20章 时间与脆弱性

正确的想象就是从未来中排除或削减不属于未来的东西,采用否定法。脆弱的事物终将破碎;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分辨出哪些东西是脆弱的。

通过否定法进行预测是唯一有效的方法:用其他方法来预测不可能不在某些地方遭遇“火鸡”问题,特别是在今天我们生活的复杂环境中。

这种缺乏文学素养的情况,实际上是对未来缺乏判断力的一个标志,因为它通常伴随着对历史的贬低,是无条件求新的副产品。

通过自我削减的方式,技术便可以消除不良技术带来的影响。技术的巅峰状态,往往是在我们看不到它的时候。

将会自然消亡的(如人类、单个事物)与不会自然消亡的(可能永生的)事物区分开来。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不像有机体那样受到不可避免的到期日的约束。会自然消亡的事物通常是一个物体,而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在本质上富含信息。

规模越大,问题会变得越抽象,而抽象不是人性可以妥善管理的。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城市生活:社区就像村庄,需要保持村庄的特征。

不管在哪个领域,业余爱好者往往都是最优秀的,如果你能够接触到他们的话。与业余爱好者不同,职场专业人士奢谈知识就好像妓女奢谈爱情。1

针对事物的弱点提出警告(减法式预言),更接近于先知扮演的传统角色:警告,而不一定是预测,并在人们拒绝接受的情况下预测灾难的发生。

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2

我们的世界中深藏着秘密,只有实践可以发现它们,而意见或分析是无法全面捕捉这些秘密的。3

第21章 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推出一种提高机体性能的药物,比如类固醇,但最后发现这只不过是金融界人士早就知道的事情:在“成熟”市场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看似免费午餐的背后必定隐藏着风险。4

我并不是对药品的功能和肩负的使命持消极态度,实际上,我只是反对这种商业模式:即使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它们也应该关注重症疾病,而不是对病症进行重新分类或唆使医生开药。事实上,医药企业对医生起的是干预作用。5

如果病人濒死,那么所有投机性治疗方法都是值得鼓励的,什么都可以尝试。反过来,如果病人几近健康,那么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医生。6

我们对一定剂量的辐射水平(也就是自然的辐射水平)必定是有反脆弱性的。这种小剂量的辐射甚至可能防止来自更大剂量辐射带来的伤害和癌症,因为我们的身体会对辐射产生某种免疫力。谈到辐射我突然想到,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过去几千年来我们人类的皮肤一直暴露于阳光下,现如今却突然需要防晒了,是不是因为大气发生变化了,晒太阳变得对我们有害了呢?还是因为如今人类生存的环境与皮肤的色素不相匹配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防晒产品的制造商需要赚取利润呢?7

我们天生容易受理论的愚弄。但理论诞生又消亡,而经验却总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解释总是在变,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变化(原因在于因果的不透明性和原因的隐蔽性),因而人们慢慢地养成了一种无明确理论支持就不能形成观点的习惯;但经验却能保持不变。8

适合一个企业的运作模式应该是在理论的变化面前保持强韧性的模式。

在社会科学中运用数学无异于采用干预主义。那些在工作中天天使用数学的人,除了在有用的地方使用数学,也倾向于在每个地方使用它。9

相信一个人并不拥有完整的信息,而且所作所为也要这么认为——要更成熟,你必须接受你并非无所不知的事实。

第22章 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我们最早可不是从送餐员手上获取食物的,在大自然中,我们必须费些力气才能弄到吃的。

我在地球上不是为了永生,不是为了苟活。在第4章我们说过,系统的反脆弱性来自其组成部分的死亡——而我只是被称为人类的这个更大体系的一部分。我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最后能够为集体利益,为了繁衍后代(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并为他们提供生活的给养),或最终为了书籍而像英雄那样死去——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10

第七卷 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 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现代化的最严重问题在于,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从一方向另一方的恶意转移,也就是说,只有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却(不知不觉地)受害。随着伦理与法律的逐渐割裂,这种情况日益严重。其实这种情况以前就存在,但在当今尤为严重——现代化将其很好地掩藏了起来。这当然是一种代理问题。代理问题当然是一种不对称性。11

比较古老的社会,也就是那些幸存下来的社会。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英雄感的消失;尊重(以及权力)逐渐远离了那些为他人背负风险的人。因为英雄主义与代理问题正好完全相反,它是指有人选择为他人承担对自己不利的状况(冒生命危险,或伤害自己,或者在较温和的情况下吃一点儿亏)。而我们目前的情况刚好相反:权力似乎转移到诸如银行家、企业高管(不是创业者)和政治家手上,这些人从社会中窃取了免费选择权。

<img src=‘https://s2.loli.net/2022/02/11/cSuvQ5hMKRi6xOd.png’,style=“zoom:50%”/>

社会之所以变得脆弱,是因为存在一些没有骨气的政治家、一些害怕民意的逃避者,以及只会编故事的记者,这些人导致了爆炸性赤字和代理问题的进一步复杂化,只因为他们希望粉饰短期内的业绩。12

除非努力进取,否则尊严将一文不值;除非你愿意为它付出代价。13

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有尊严地面对自己的命运,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贬低自己所做的事情;如果你不承担风险,那么你做什么都不会使自己伟大。如果你承担风险,那么,那些不承担风险的人带给你的侮辱只不过如同牲畜的吠叫:你不可能因为狗朝着你狂吠而感觉受到了侮辱。14

任何进行预测或经济分析的人都应该拿出东西作为赌注,因为别人的利益有赖于这些预测的准确性(再说一遍,应该责成预测的人承担风险;因为对我们来说,这比其他任何形式的人造污染都更有害)。15

在传统社会,那些承担风险的人即使失败了,也比那些无须面对风险的人的地位更高。16

从本质上说,当人们拥有这种能让他们在期刊上发表论文,却降低了人们的风险意识的奇怪技能时,他们便变得十分危险。因此,造成问题的经济学家可以在危机后进行事后风险预测,继而扮演理论家,对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难怪我们会有更大的危机。17

不要询问任何人的意见、预测或建议。只要问他们的投资组合中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就行。18

心理学家捷尔德·盖格瑞泽有一条简单的启发法。不要问医生你该做什么;而是问医生,如果他处于你的情况下,他会做什么。你会很惊讶地看到其中的差异。19

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再换句话说: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20

理论背后的主要人物、所谓的理论创始人,应该是一个相信这个理论、以之为信念,并愿意以昂贵的代价承诺秉持这一信念、确保其自然得出结论的人;而不一定是在喝甜酒时第一个提出这一概念的人。21

如果你不得不在流氓的承诺和公务员的承诺之间做出选择,那就选择前者吧。任何时候,机构都是没有荣誉感的,个人才会有荣誉感。22

只有荣誉感才能促进商业的发展。任何商业都是如此。23

第24章 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人经过一个阶段的知识灌输后,便可以迅速成为一种职业的奴隶,甚至他对任何问题的观点都变得以利己为目的,从而对集体来说不再可靠。这是希腊人对专业人士有意见的原因所在。24

阿拉伯文和希伯来文中有一句古话:“自由之手就是度量之尺。”但是,自由的定义还未能被人理解:谁有自主意见,谁就是自由的。25

法律规定越复杂,业内人士越容易找到套利的机会。26

你总是可以找到一个论点或合乎道德的理由在事后捍卫你的观点。这种观点非常靠不住,为了避免过滤式选择,你应该在行动之前,而不是行动之后提出合乎道德的准则。你要防止牵强附会地用你编造的故事为你的行为辩护——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诡辩”这种就决策中的细微差别进行争论的艺术做的就是此事,即想方设法地为你所作的决定辩解。27

<img src=‘https://s2.loli.net/2022/02/12/PnMFbBmdcoukjfD.png’,style=“zoom:50%”/>

数据只能真正提供以否定法界定的知识——它可以有效地用于揭穿,而非确认某种观点。28

专业研究员们往往相互竞争以“找到”统计关系。而科学绝非一种竞争,它不可以用排名来表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系统最终将如何崩溃。知识必定不能容忍代理问题的存在。29

集体而非个体犯错是有组织的知识的标志,也是反对此类知识的最好论据。我们常常听到人们以“因为大家都在做”或“别人就是这么做的”来为自己辩护。这可不是小事:在一个人的情况下,如果感觉做某事很傻,人们就不会去做,但是在一群人的情况下,他们却会参与这样的傻事。而这正是学术界亵渎科学的原因所在。30

一个人的勇气能击败由懦夫组成的集体。

第25章 结语

时间是具有波动性的。教育,从塑造性格和个性、获取真正知识的意义上说,是喜欢无序的;贴标签式的教育和教育者则对无序深恶痛绝。有些事情会因为错误而失败,有些则不会。一些理论会土崩瓦解,而其他理论则不会。创新恰恰是从不确定性中获益的东西;而有的人还会坐等不确定性,并用它作为原料,就像我们的猎人祖先。

玻璃杯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读书笔记【2022-02-12】

很早就入手了《反脆弱》,没有提上阅读日程,就一直放在箱子里。过年带回家,也是临时插队阅读队列,给生活增添一点”随机性“。

和书名一样,作者反复强调反脆弱性,就是从不确定中受益的能力。读完的启发是:应通过努力提升从不确定性中受益的能力,而不是通过所谓的“分析”和“规划”追求确定性。


  1. 这里作者指的应该是学术等认知领域,且排除了顶尖科学家。顶尖科学家积累了渊博的知识,谈论某个相关话题游刃有余。 ↩︎

  2. 阅读经典,尊重流传已久的技术。 ↩︎

  3. 临在当下,通过勇敢迈出第一步去试错、做减法,光凭分析或意见永远是纸上谈兵。 ↩︎

  4. 风险和收益是跷跷板,“免费”背后往往藏着更大的风险或损失。 ↩︎

  5. 要擅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干预,不仅是行政权力的干预,还有出于利益的干预。 ↩︎

  6. 运用杠铃策略;相信健康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

  7. 通过利益分析对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质疑,摆脱思维的惯性。 ↩︎

  8. 通过解释经验获得的理论总是在被证伪。 ↩︎

  9. 警惕唯数学至上、唯数据至上的观念。 ↩︎

  10.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不会干涸,人的最终产品不是人本身。 ↩︎

  11. 损人利己的形式越来越隐蔽,且越来越多。 ↩︎

  12. 责任感的缺失使社会变得脆弱。 ↩︎

  13. 尊严是靠自己争取来的。 ↩︎

  14. 勇于承担风险、有责任感才会使一个人有尊严且伟大。 ↩︎

  15. 应促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社会。 ↩︎

  16. 即使失败,承担风险者也比不面对风险的人值得尊敬。 ↩︎

  17. 对于“事后诸葛亮”保持警惕。 ↩︎

  18. 不要轻信他人说的,要看他人做的。 ↩︎

  19. 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获得启发。 ↩︎

  20. 不要试图赢得每一次辩论。 ↩︎

  21. 相信一个理论并为之付出代价才算得上是信念。 ↩︎

  22. 要面对实实在在的个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

  23. 诚信、责任感、荣誉感。 ↩︎

  24. 为何会成为职业的奴隶?被专业知识局限、试图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所有问题。应成为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人。 ↩︎

  25. 保持思想的自由。 ↩︎

  26. 内部人是”少即是多“原则的敌人。 ↩︎

  27. 拒绝事后诡辩。 ↩︎

  28. 数据可用于证伪。 ↩︎

  29. 除了证伪的知识,我们难以信任实证结果。实证应更多走向因果推断。 ↩︎

  30. 集体非理性现象,警惕成为乌合之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