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认知的认知,叫元认知。制作工具的工具,姑且叫「元工具」,比如机床。
这里有可以无限套娃的牛角尖:机床是制作工具的工具,那制作机床也需要工具,那到底谁是真正的「元工具」?这个问题似曾相识吧!没错,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在这个宏大问题面前投降,但采取个体分析是一个思路:这只鸡生了这个蛋,这个蛋孵化了那只鸡。
工具达成两个目标:让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一个人靠千斤顶支起汽车),让事情发生得更快(点钞机点钞)。一般而言,工具的诞生是为了满足目标之一;若是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便是精妙绝伦的艺术。对我而言,方便、趁手的工具便是好工具。
发明工具是创新,「元工具」本质上也是工具,套用上面的道理,它达成两个目标:让不可能的创新发生,让创新发生得更快。
问:普通人能接触到门槛最低的「元工具」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一体两面,它是工具和「元工具」的复合体。当我们用编程语言处理文件、数据时,它是高效的工具;当我们用编程语言制作程序、造轮子时,它便成了「元工具」。
举例:大佬用 Python 写出了 Pandas(一个数据分析库),很多人用 Python 基于 Pandas 分析数据,所有人对外都说:我用 Python。
对于有意向学习编程语言的小伙伴,我经常鼓励他们加油掌握这样一个工具,但我更希望他们能把它当「元工具」使。
最近在打通笔记软件对外输出的路径,写了非常简单的应用,每个应用的代码都不到百行,虽然有 bug,却让我的输出流焕然一新,于是有了上面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