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

吴诗涛 2020-07-26 [读后感]

[1](美)罗伯特·K.殷(ROBERT.K.YIN)著;周海涛,夏欢欢译.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第一部分 绪论

理论不仅对设计一个案例研究有帮助,而且是概括一个案例研究结果的重要工具。一些理论可帮助你做出明智选择,这些理论的通常形式是在你选择关键方法时,给你提出一个明确的理由。(注:在应用层面上,这里的理论是指你对自己研究中所涉及核心概念的推敲和完善,而不是指任何正式阐明的学术理论。)

所有案例研究都始于相同的显然目的:渴求接近或深入理解真实世界中的某一或某组“案例”。狭义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宝贵而深刻的理解,即对案例有独特见地,希望理解现实世界的行为及其含义,并激发新的研究。因此,案例研究的独特性,也可作为其缩写的定义:将当前现象比如“案例”置于现实世界的情境中所做的实证探究,尤其是在现象和社会背景情境没有明显边界的情况下。(Yin,2009,p.18)因此,相对于其他特征,案例研究假定:探究与被研究案例相关的情境和其他复杂条件,是理解案例不可或缺的。

实际上,案例研究做得不好时,这些问题或其他挑战都会以一种消极的方式出现,可能会重新引发反对案例研究方法的传统偏见。相比之下,当代案例研究要求使用更多的系统化程序来应对这些挑战。

如果没有这种有特色的或独特的案例供研究,你可能会想做一些关于常见或日常现象的案例研究。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界定一些令人信服的理论框架来筛选你的案例,理论框架越有说服力,你的案例研究就越有能帮助整理文献。在这个意义上说,你就已经进行了一个“特殊的”案例研究。一些热门的主题是,选择一些看似寻常但却与一些不寻常结果紧密紧密相关的普通案例。

所需的对立思维应该源于案例研究中不断追问的怀疑态度。

遗憾的是,之前的案例研究通常将证据与解释混为一谈。只有在做一个独特的案例研究或案例研究启示时,这种做法才情有可原,因为见解可能比证据更重要。然而,对于大多数的案例研究而言,混淆证据和解释可能被视为不明白两者之间的区别,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数据(因而过早的进行了解释)。

任何研究本身都涉及概括,案例研究倾向于推广到其他情况(基于分析主张),而问卷法和其他定量方法倾向于推及更多样本(基于统计主张)。

第二部分 描述性案例研究

事实就是事实,犯了错误时,我们说声“喔哦”,然后继续前进。

第三部分 解释性案例研究

篇幅更长的案例研究能够提供更多的证据,但压缩版本的目的是阐明解释逻辑的要素,而不是提供细节的证据。

三角互证:从三个不同来源的数据都能相互印证,且共同支持某一结论,那么就可以认为该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