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吴诗涛 2020-06-02 [读后感]

要评估每一种要求、每一条论证和每一套理论,并且尝试判断它们是否可信,最终依赖于每一个人自己的独立思考,而非听命于权威。

哲学的核心在于一些特定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时,人类的心灵会自然而然感到困惑。开始学习哲学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思考这些问题。一旦你开始了这种思考,你就能够比以往更好地理解哲学家的著作,因为它们试图解决的也是相同的问题。

你要探究的概念越是基础,可以帮助你的工具也就越是匮乏。这里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让你不假思索地相信,或者视为天经地义。

如果说你想要弄清楚,你意识之内的东西能否通向外在世界,那么为了得到答案,你就不能拿它们在你意识之内感觉到的模样做凭证。

我们人类是有限的、渺小的造物,但是凭着声音或纸上记号的帮助,意义能够使我们把握住整个世界及其中的万事万物,甚至于在语言中发明一些根本不存在甚至永远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问题在于这是如何可能的:我们所说的东西、所写的东西——包括这本书中所有的词语——如何可能具有意义?

在你最终决定自己的选择是什么的那一刻之前,一切都是自由的。

我个人认为,因为一个人做了他绝不可能不做的事而去惩罚他,这是没有意义的。

对与错和是否违反规定是两回事。否则的话,人们就不能和评价行为一样,评价一条规定是对是错了。

当我们承受痛苦的时候,这不仅对我们来说是件坏事,而且本身就是件坏事。道德的基础在于如下的信念:某些特殊的人(或动物)受益或受损,这不仅在当事者自己来看是好事或坏事,而且从普遍的角度看,其本身就是好事或坏事,并且每一个有头脑的人都明白这一点。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决定做什么的时候,就有理由不仅考虑自己的利害,而且也考虑到他人的利害。

道德论证想要证明人人都有一种能力,使得我们能够超出自己的私利,做不偏袒私利之事。不幸的是,这种做事的动机或许被深深地埋藏着,并且在某些人身上或许永远不可能出现。无论如何,这种动机需要和其他那些强有力的自私动机(或不那么自私的个人动机)竞争,才能控制我们的行为。要为道德做论证的困难并不在于人的动机只有一种,而在于动机多得数不胜数。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于生命终结的懊恼并不是一回事,前者要更让人费解。我们希望有更长的生命,因而拥有生命中更多的东西,因此我们把死亡视为一种消极的恶,这很好理解。但是你自身不复存在的前景如何会在其本身的意义上显得如此可怕?如果死去就是不再存在,死后就什么也没有了,那么又有什么好怕的呢?从逻辑上来说,除非我们在死后将仍然活着,并且经历一些可怕的转变,否则就不能说死亡是可怕的。但虽说逻辑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认为,对他们来说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从世界上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