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悉达多》

吴诗涛 2022-08-07 [读后感]

谁以纯净深定之心

沉入阿特曼

他所感知天堂之乐

将不可言传

——《奥义书》

阿特曼,汉语解释为“自我”和“我” ,是印度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指人本身的永恒核心,是人一切活动的基础1

故事概述

在黑塞的《悉达多》(又译《流浪者之歌》)中,阿特曼是自我追求的最高目标。“人必须找到它。内在‘我’之源泉,必须拥有自己的阿特曼!其他一切都只是寻觅、走弯路和误入歧途。”为此,主角悉达多,这位婆罗门之子,走上了探寻觉醒之路。

悉达多最先放弃了求知和修习,他认为“只有一种知识,它无处不在,它就是阿特曼。它存在于‘我’中,存在于‘你’中,存在于一切中,这种知识最恼人的敌人莫过于求知欲和修习。”

在和同伴乔文达一起苦修的路上,悉达多聆听世尊佛陀乔达摩的法义,他认为法义多教人奉善行、莫作恶,却不包含世尊独自超越终生的秘密。当乔文达皈依乔达摩门下,悉达多继续求道之路,并非去寻找更好的法义,而是为了摆脱所有圣贤和法义,独自实现“我”这一目标,或者幻灭。

悉达多不再苦修,他拜自己为师,认识自己,学习“我”的意义及本质。

“我曾多么麻木和迟钝!”这位疾步之人心想,“如果一个人要在一本书中探寻意义,他便会逐字逐句去阅读它,研习它,爱它;他不会忽视每一个词、每一个字,把它们看作表象,看作偶然和毫无价值的皮毛。可我哪,我这个有意研读世界之书、自我存在之书的人,却预先爱上一个臆想的意义。我忽视了书中的语词。我把现象世界看作虚妄。我视眼目所见、唇齿所尝的仅为没有价值而表面的偶然之物。不,这些都已过去。我已苏生。我切实已苏生。今天即是我的生日。”

当他发现意义和本质绝非隐藏在事物背后,它们就在事物当中时,悉达多幡然苏醒,他感到孤独,因为从此他只是苏醒的悉达多,再不是别的什么人。这也是苏醒的最后颤栗,分娩的最后痉挛。他重新迈开步子,听凭内在声音的倡导,疾步前行。

此后,他跟迦摩罗学《爱经》,跟迦摩施瓦弥学做生意。赚钱又输钱。他学会养尊处优,满足肉体。他失去精神家园,荒疏思想,忘记圆一。最终他醒悟:

现在悉达多也明白,为何他作为婆罗门和忏悔者时,曾徒然地与自我苦斗。是太多知识阻碍了他。太多神圣诗篇、祭祀礼仪,太多苦修,太多作为与挣扎!他曾骄傲、聪敏、热切,总是先行一步,总是无所不知,充满智慧,神圣贤明。他的“我”在他的圣徒气质中、傲慢中、精神性中隐藏起来。在他自以为用斋戒和忏悔能扼杀“我”时,“我”却盘踞生长着。于是他终于清楚,任何学问也不能让他获得救赎,他该听从内心的秘密之音。为此他不得不步入尘世,迷失在欲望和权力、女人和金钱中,成为商人、赌徒、酒鬼和财迷,直至圣徒和沙门在他心中死去。他不得不继续那不堪的岁月,承受厌恶、空虚,承受沉闷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直至他最终陷入苦涩的绝望,直至荒淫且利欲熏心的悉达多死去。他死了。一个新的悉达多从睡眠中苏醒。这个新生的悉达多也将衰老,死去。悉达多将消逝。一切有形之物都将消逝。可今天他还年轻,还是个孩子。今天,他是快乐崭新的悉达多。

最后,他与船夫瓦稣迪瓦一道倾听河水,学习河水。他跟河水悟出“时间并不存在”,河水只有当下,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影子。如果时间并非实在,世界与永恒、苦难与极乐、善与恶的界限亦皆为幻象。生活也是一条河,它用幻象隔开少年、成年和老年。前世并未过去,死亡和重归梵天也并非未来。没有过去,没有未来,一切都是本质和当下。他在河水中听到成千上万的声音,一切受造者的声音皆在其中。

世人和学者、思想者相比应有尽有,除了唯一微不足道的东西:自觉。对生命整体的自觉思考。时常,悉达多甚至怀疑自觉的价值被高估,或许它只是思想者的天真。思想者只是思想孩童般的世人而已。其他方面,世人和智者不仅不相上下,反而时常考虑得更深远。就如同动物在必要时强劲决绝的作为,往往胜于人类。

暮年,乔文达遇见悉达多,乔文达尚未停止探求,他永远不会停止探求。

“一个探求之人,”悉达多道,“往往只关注探求的事物。他一无所获,一无所纳。因为他一心想着探求,被目的左右。探求意味着拥有目标。而发现则意味自由、敞开、全无目的。可敬的人,你或许确实是位探索者。但你却因努力追求目标,而错过了些眼前事物。”

悉达多为乔文达讲解他的思考和感悟:

故事在乔文达亲吻悉达多的额头,看见圆成者之笑处结尾。

一些想到

经常听到“少走弯路”的说法,似乎只要听从了某些教诲,便万事大吉;也经常听到“该走的弯路,一米都少不了”的说法,可弯路是什么,弯路到底有多少呢?还听说过“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的,现实并不支持完全复现别人失败的环境,从而身临其境地“汲取教训”……

现在,我逐渐感受到,苦难从未改变。一切未受尽的苦,未获得的救赎都会重来,关键在于找到救赎的方法,去觉到、悟到,这样才可以做到。对于获得这样一种知识,“弯路”是一种经验。

在学术成长的道路上,我曾翻看管理学书籍,可当我面临现实问题仍捉襟见肘,这些书籍更像是帮助总结的材料,而非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这种切实可行的方法,难以脱离实际经历直接获得。

悉达多追寻阿特曼的历程如此,想必一切皆如此。


  1. 来自百度词条https://baike.baidu.com/item/Atman/9898685 ↩︎